[百师联盟]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(一)1 政治(广东卷)试题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5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。
1、2024百师联盟高三全国卷政治
2、2024百师联盟第四次联考政治
3、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二政治
1 政治(广东卷)试题)
41,C【解析】我们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,①错误:全面准确贯彻“一国两制”“港人治港”“澳人治澳”、高度自治的方针,有利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,这表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,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,②③正确:意识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,④错误42.C【解析】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可以检验所学知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,故排除①:研学活动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,有计划、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,开阔学生的视野,深化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,故②③人选: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,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,④错误43.B【解析】真理来源于实践,排除①;新的表述体现了关于地动仪的认识具有反复性,坚持实事求是,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②)④入选:发展规律的观点错误,排除③。44.B【解析】漫画体现了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对象产生了不同的认识,这表明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完成的,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,①③符合题意:客观事物的复杂变化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,②说法错误: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、历史的统一,④说法错误。45.A【解析】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会比人类更强一些,A正确;“阿尔法星“不具有能动性,B错误;“阿尔法星”的创作过程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,但材料未体现,排除C;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,是对人的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,D错误46.D【解析】试题限定唯物论角度,而“认识具有无限性、反复性、上升性”属于认识论范畴,①排除;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,②错误;“中国专家…潜在靶点”,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,也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,③④符合题意。47.C【解析】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。漫画反映的是缘木求鱼,不知道鱼生活在水里,而不是生活在树上,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、实事求是,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,故②③符合题意;人们获得正确认识除了实践,还可以通过读书等途径,①错误;④与题意无关。48.B【解析】这幅漫画启示我们要全面看问题,珍惜时间,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,故②③入选;材料未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及真理的特征,故排除①④。49.【思路点拨】此题属于做法类主观题,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。结合对材料的分析,主要涉及伟大的梦想精神、伟大的奋斗精神、伟大的创造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。解题时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,不能脱离材料去阐述民族精神的内涵。【参考答案】①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,参研参试人员坚忍不拔,锐意进取,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,诠释了伟大的梦想精神。(3分②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,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,参研参试人员在奋斗中成就中国航天航空伟业,诠释了伟大的奋斗精神/(3分)③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,创新决定未来。参研参试人员勇立潮头、锐意进取,以实干创造新业绩,为建设我国航空强国贡献力量,诠释了伟大创造精神。(3分)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,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。在新的历史时期,中国航天人继承优良传统,又有新的努力和创造,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,充分展现了爱国主义新的时代主题。(3分)50.【思路点拨】本题为体现类题型,可运用归纳法分析。依据材料“针对跨海工程‘低阻水率’‘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’·环境保护’以及‘行车安全’等苛刻的现实要求”,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,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;材料中“港珠澳大桥的每一个节点的进展、每一次攻关、每一次创新,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”体现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;材料中“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、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,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”从侧面反映了大桥建设过程既讲求科学性,也讲求美学,二者结合过程就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过程【参考答案】①物质决定意识,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。针对跨海工程“低阻水率”等苛刻的现实要求,大桥采用“桥岛、隧三位一体”的形式。(5分)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,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。大桥的每一个节点的进展、每一次攻关、每一次创新,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。(5分)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,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规律,按客观规律办事。大桥根据苛刻的现实要求而设计,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、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,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。(4分)》51.【思路点拨】第(1)问,首先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是“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”,即认识的特征相关知识,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等知识,结合材料,可运用演绎方法对其阐述;第(2)问,抓住设问的主体是国家,主要运用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分析;第(3)问属于开放型设问,围绕加强自身道德建设这个主题提出建议即可【参考答案】(1)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,(2分)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,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,这个过程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。(4分)②经过对不文明行为的反复讨论,人们对于文明的概念愈发清晰,关于文明的抽象条文有愈发具体和深入的理解,应对不文明的手段愈发明确。(4分)(2)①国家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,以良好风气的软引导呼唤公德,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、道德情感。(4分)②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,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形成男女平等、尊老爱幼、互爱互助、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,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。(3分)③强化社会责任意识、法律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,以制度法律的硬约束护佑公德。(3分)(3)①要重视量的积累。从现在做起,从我做起,从点滴小事做起,增强爱国情感,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。②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坚持实践的观点。必须脚踏实地,重在行动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(每点3分,答对2点即可得6分)
本文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