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·历史[24·G3AB(新教材老高考)·历史-R-必考-HUB]二试题
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·历史[24·G3AB(新教材老高考)·历史-R-必考-HUB]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19.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12分)材料表王韬(1828-1897)的思想主张阶段主张1849年秋,他进入西方传教士创办的“墨海书馆”担任中文编辑。在他看来,西人“藐视做睨而不为礼”,与西人通商“即大墨海书馆时期害之所在”,长此以往“华风将浸成西俗,此实名教之大坏也”,(1849-1862年)“如徒颂美西人而贬已所守,未窥为治之本原者也”。“西国所行者”……近于杂霸之术,非纯王之政”,“政教一体”和“君民同治”为立法大谬者1862年,王韬因受太天国运动牵连,被迫流亡海外。王韬首先批评了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虚骄之气,明确提出因势利导,利流亡海外时期用西方之利,师其所长,学内容多为历算、格致、轮船、织(1862-1874年)具等。1867年后,他游历英国和参观议院后,称其是“国中遇有大政重务,宰辅公侯,荐绅士庶,群集而建议于斯,参酌可否,剖析是非”的重地他创办报刊,撰文称中国传统政治症结在于“民视君阁如九重之远矣”。英国立国之基并不在于时人所说的“船坚炮利”,而重回故土时在于“君民共主,上下相通”的法政制度。“英不独长于治兵,(1874-1897年)亦长于治民,其政治之美,骎骎乎可与中国上古比隆焉”“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”摘编自李栋、扬莹《洋务运动时期王韬对待西方法政知识的认知与逻辑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,围绕王韬思想观念的“变与不变”自拟一个具体论题,并予以阐述。(要求:论题明确,史论结合,逻辑清晰。)
本文标签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