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辛高级中学2023~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2月教学质业检测(243391Z)语文试题

利辛高级中学2023~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2月教学质业检测(243391Z)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
虑,主动赴死;(1分)申鸣开始尽心做孝子,后听从父命入仕,在国难之时为尽忠而使父亲丧命,功成之后自杀身死。(1分)15.A(“残破不堪”错,“古祠高树两茫然”不是写苏武庙残破不堪,而是写古庙高树,肃穆庄严久远渺然。)16.①本诗通过想象形象地写出了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、思归的艰难情景,归来后物是人非的感慨,拜谒茂陵的伤感,塑造了爱国忠君、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。②诗人面对晚唐的时局,满怀忧患,通过想象细腻地描绘苏武的遭际,歌颂忠贞不屈、心向故国的爱国情怀,在追念先贤的同时,激励时人热爱国家、挽救国家、振兴国家。(每点3分)17.(1)载舟覆舟所宜深慎(2)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(3)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18.C(文中与C项的“厉害”表示程度很高。A项,凶猛。B项,猛烈的手段。D项,讥笑人差劲、笨拙。)19.示例一:①处的逗号将“长脸”“很长”主语和谓语分开,句式简短,将两个“长”字凸显出来,突出此人脸“长”的特点。(4分)示例二:②处的逗号将动作“推门一看”和动作的结果“是他”分开,起强调作用,展现了此人给李技师带来的惊讶之感。(4分)20.①原文用“不论…凡是…都…甭管”的句式,起到强调作用,突出了“他有一对好耳朵,一个好记性”的特点,修改后的句式表达简单,没有强调的表达效果。(2分)②原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,罗列各种乐器类型,表明他擅长的乐器之多,且句式整齐,节奏感强,修改的句子没有这一表达效果。(2分)21.①肥胖率也越来越高②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③记忆受损可能让我们吃得过多(每处2分)22.肥胖可能让人记不清吃过没有或吃过多少,因而吃得更多,变得更胖。(3分)23.【参考立意】①青年立大志,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;②修得满腹经纶,献于家国社会;③心系家国同情怀,岂论庙堂或江湖;④情怀薪火相传,奉献代代坚守;⑤加强自身修养,做中华之脊梁。参照202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。文言文参考译文:材料一: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诽谤谗害公子申生,晋献公将要杀了申生。公子重耳对申生说:“您为什么不向父亲说出心里的话呢?”太子说:“不可,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,这样做会伤他的心。”重耳又说:“既然这样,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?”太子说:“不行!君父会说我想谋害他,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!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?”于是申生派人向孤突告别说:“我有罪,没有考虑您的忠告,以至于一死,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;虽然如此,但我的国君年纪大了,爱子年纪小,国家有许多忧患,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。如果您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,我就受到您的恩惠,甘愿去死。”申生两次跪拜行稽首礼,接着身亡。因此,人们送他谥号称“恭世子”。材料二:楚国有位读书人叫申鸣,在家奉养父亲,他的孝顺在楚国闻名。楚王想封他做国相,申鸣推辞不肯接受。他的父亲说:“楚王想让你做国相,你为何不接受啊?”申鸣回答道:“放弃做父亲的孝子却要去为君王做忠臣,这是什么道理?”他父亲说:“如果能在国家享受俸禄,在朝堂上奉行大义,你快乐我就没有忧愁啊。我希望你做相。”申鸣说:“好。”于是入朝,楚王于是任命他为国相。过了三年,白公胜作乱,杀了司马子期,申鸣也准备为国捐躯。他的父亲制止他说:“丢下父亲自己去死,难道可以吗?”申鸣说:“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,俸禄归于亲人。如今既然已离开父亲去待奉君王,怎能不为国家的危难而死呢?”于是辞别前往,趁机派兵包围白公胜。白公胜对石乞说:“申鸣是天下的勇士,如今用兵巴围我,我该怎么办呢?”石乞说:“申鸣是天下的大孝子,去用武力劫持他的父亲,申鸣听到这件事必然前来,你趁机与他谈判。”白公胜说:“好。”于是就去捉拿了他的父亲,用武力控制,告诉申鸣说,“你援助我,我和你瓜分楚国。你不援助我,你的父亲就会死。”申鸣流着眼泪回答他说:“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,如今我是君王的忠臣。我听说,吃谁的饭就要为谁的事去牺牲,接受谁的俸禄就要竭尽所能为他做事。如今我已不可能做父亲的孝子了,而是君王的忠臣,我怎能保全自身呢?”申鸣拿起鼓槌击鼓,最终杀了白公胜,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,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。申鸣说:“吃君王的饭,躲避君王的祸难,不是忠臣。使您的国家安定下来,杀死我的父亲,不是孝子。名声不能够同时树立,品行不能够同时保全,像这样活着,有什么颜面在天下立足呢?”于是自尽。【高三期末考试·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(共2页)】24033C
本文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