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名校大联考 2024届山东省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
齐鲁名校大联考 2024届山东省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见于虞、夏、商、周之书。成、康既没,穆王立,而周道始衰,然犹命其臣吕侯,而告之以祥刑。其言忧而不伤,威而不怒,慈爱而能断,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,故孔子犹有取焉。《传》曰:“赏疑从与,所以广恩也;罚疑从去,所以慎刑也。”当尧之时,皋陶为士。将杀人,皋陶曰“杀之”三。尧曰“宥之”三。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,而乐尧用刑之宽。四岳曰:“鲧可用!”尧曰:“不可,鲧方命圮族。”既而曰:“试之。”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,而从四岳之用鲧也?然则圣人之意,盖亦可见矣。《书》曰:“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。”呜呼!尽之矣!可以赏,可以无赏,赏之过乎仁;可以罚,可以无罚,罚之过乎义。过乎仁,不失为君子;过乎义,则流而入于忍人。故仁可过也,义不可过也。古者赏不以爵禄,刑不以刀锯。赏以爵禄,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,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。刑之以刀锯,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,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。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,而爵禄不足以劝也;知天下之恶不胜刑,而刀锯不足以裁也。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,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,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。故曰:忠厚之至也。(节选自苏轼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)10.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,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,每涂对一处给1分,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。(3分)罪疑A惟轻B功@疑惟D重E与其杀F不G辜田宁工失不经11,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勉,文中指勉励,与成语“勉为其难”中的“勉”意思不一样。B.矜,文中指同情、怜悯,与李密《陈情表》中“犹蒙矜育”中的“矜”意思相同。C.《书》,即《尚书》,儒家经典之一,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。D.而,与《劝学》中“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”中的“而”意义和用法一样。12.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全文以忠厚立论,援引古代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,阐发了以仁政治国的思想。B.穆王即位后,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,但穆王还是告诫大臣吕侯要谨慎使用刑法。C.文章列举尧和皋陶的事例,以对比论证突出“尧用刑之宽”,强调“刑忠厚”的观点。D.苏轼认为只要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,就能使天下人回到君子长者的宽厚仁爱之道上来。语文·第7页(共10页)
本文标签:
